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教育線上> 博士後研究成果發表 佛光山學術人才向前邁進

教育線上

字級

博士後研究成果發表 佛光山學術人才向前邁進

【人間社 李慧琳 高雄報導】 2024-01-22
為獎掖新進佛學研究人才,培育博士後研究人員,並推動人間佛教之研究,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2023年起聘博士後研究人員,進行為期一年之研究計畫,並於2024年1月20日在藏經樓舉行博士後第一次研究成果發表會,邀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高明道教授、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劉雅詩教授等人於現場及線上出席指導。

此次發表人依序為成功大學歷史所博士祖道法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博士陳登翔及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林家妃,論文主題分別是〈緬甸禪修中心的興起與發展〉、〈宗教與文化的跨界傳播:佛光山在德國發展的策略與歷程〉、〈佛說維摩詰經譯注計畫〉,三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各自就研究領域進行闡述發表。

「緬甸現有禪修體系非常傳統,屬於宗教性質,以解脫為核心。」祖道法師說明論文將以文獻研究法,討論緬甸禪修中心的興起、禪修風氣盛行的時代因素及背景,並將以仰光地區為研究範圍進行田調調查,以便了解當代禪修大眾化的情形。劉雅詩點評時,提醒應注意田調抽樣對象的代表性,以及田調時間的充裕性,期望論文的呈現能更有深度。

陳登翔則以佛光山法蘭克福道場為研究主題,闡述佛光山在德國發展的策略與歷程。其內容以德國佛教的早期發展、近代亞洲移民與佛教團體到德國弘法趨勢為鋪陳,探究當地華人社群與佛光山相互連結的各種因素,同時列舉各國學者的論點,剖析佛教在跨國傳播上的結構性動力。李玉珍讚賞此篇論文架構完善,已看到相當的成果,同時也給予指導,建議從海外華人移民的社會階層及道場設立的區域特性再做深度剖析,將更能展現論文的扎實度。

學術研究中,漢譯佛典的譯注雖不少見,但林家妃提出「《佛說維摩詰經》的譯注」計畫,從文獻學角度分析該文本所具備獨立、獨特價值說明研究動機,並依據文本翻譯性質採多語言文本進行校勘,同時也展示所校訂的實例,最後提及預期成果包含現代語譯和注釋。高明道點評時指出,發表人治學認真、條理分明,尤其是現代語譯的研究,對讀者很有幫助,能讓人更了解當時的原意。同時也給予詳盡的建議及指導,對其最終成果抱持高度期待。

陳玉女總結時指出,三位博士後研究有不同領域的論題,帶出不同研究方法、價值,也開啟不同佛教文化互鑑的可能性,期許他們的研究計畫能夠為佛教文化做出貢獻,並推進未來學術的提昇和創新性發展,同時肯定佛光山培養佛教人才的宗旨及用心,相信學術研究可以輔助修行,修行更是驗證學術最好的方法。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勉勵大眾,研究成果發表會對於現場大眾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與交流,教授講評是慈悲智慧兼具,嚴格中帶有慈悲,慈悲中有嚴格,除了方方面面提點大家看到問題意識,也指引發表人在撰寫論文時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對於內容提升有很大的助益。與會者有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及全院法師、職員,線上有溫州佛學院、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史傳藏等,共近50人出席參與。
12345678910第1 / 158頁
追蹤我們